北京燕化永乐(山姓有多少名人)

1. 北京燕化永乐,山姓有多少名人?

山涛、山云、山康、山简、山青等。

1、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西晋大臣。好老庄之学,与嵇康、阮籍等结交。

2、山云(1375年—1438年10月8日),徐州(今属江苏)人。明初名将,右都督佥事山青之子。初袭金吾左卫指挥使,屡从成祖朱棣出塞有功,累改至北京行都督府。宣德三年(1428年),以镇蛮将军、总兵官职镇广西。

3、山康:唐代高僧,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云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好广道大师。

北京燕化永乐(山姓有多少名人)

2. 都是哪位皇帝的陵寝?

十三陵又名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陵园。一共有13位明朝皇帝下葬于此。他们分别是

长陵(明成祖朱棣

)、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景陵(明宣宗朱瞻基)、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泰陵(明孝宗朱佑樘)、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永陵(明世宗朱厚熜)、昭陵(明穆宗朱载垕)、定陵(明神宗朱翊钧)、庆陵(明光宗朱常洛)、德陵(朱由校)、思陵(明思宗朱由检)

长陵:它是由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所建在十三陵中,它是祖陵也是规模最大的陵墓,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180亩左右)。从1409年到1413年(永乐十一年),耗时4年建成地宫。地表建筑于1427基本完工(宣德二年)。共28年竣工。献陵:它是仁宗的陵墓,由于仁宗病逝,仅在位十个月,所以陵墓是他的儿子宣宗所建。仁宗节俭,遗诏也言明山陵制度务从节俭。地宫地面建筑3个月大体完工,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

景陵:它是宣宗陵墓,景陵从宣宗去世后修建,宣宗同样反对奢侈,姑陵墓占地面积仅2.4万平方米。宣德十年开始动工,期间断断续续共经过28年完成。

裕陵:它是英宗的陵墓,从英宗去世后的天顺8年开始修建,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了地宫和陵园的营建工作。占地面积2.89万平方米。

茂陵:它是宪宗的陵墓,这座陵墓较裕陵的规模略大,3万多平方米,陵寝完成也仅仅8个月。

泰陵:它是孝宗皇帝的陵墓,孝宗皇帝在明后期算是一位较励精图治的贤君,可惜在位仅18年。陵园修建也仅10个月时间。

康陵:它是武总皇帝陵墓,用一年时间完成建造,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

永陵:它是明朝在位时间48年的嘉靖皇帝的陵墓。修建规模仅次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这座陵墓因有《永乐大典》而更加有名。嘉靖十五年开始动工,历经7到11年大体完工。面积仅次于长陵。

昭陵:它是在位仅6年穆宗皇帝的陵墓,这座陵墓占地面积3.5平方米,这座陵墓由万历皇帝修建,曾两度修建,所耗钱财将近200多万两白银(隆庆一年财政收入230万两白银)。

定陵:它是万历皇帝的陵墓,历时6年完成修建,修建完成到皇帝逝世,期间闲置30年。这座陵墓占地18万平方米。花费白银800多万两。

庆陵:它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仅29天)的皇帝光宗的陵墓,由于光宗死的太过于突然,对陵墓修建之事完全没准备。于是就用明代宗的陵墓(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回来,代宗被废为亲王,代宗被下葬到北京西山)下葬自己。陵墓占地2.76万平方米,重新修缮到下葬近4个月,耗用白银150万两。

德陵:它是木匠皇帝朱由校的陵墓,它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5年完工。修建时经费不足,由大臣捐款才够经费修建。德陵是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思陵:它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的陵墓,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将其下葬于田贵妃墓。后清军入关,顺治帝为笼络人心,为其再次修缮,历经一波三折,才形成定陵。定陵规模较小。

●十三陵目前只有三个陵开放:

①长陵,地面建筑保存完整,故而开放。地宫不开放。②定陵,地宫已经被挖掘,姑开放地宫。定陵的挖掘虽然计划周详,但因为技术不过关,导致定陵出土的许多文化风化损毁,故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③昭陵,十三陵中第一座复原修萁的陵墓。

●古代帝王的地宫如果未被盗,或者出于特殊的保护,一般不对外开放。

3. 北京成为明清两代都城的原因和异同之处?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也是现在我国的首都。但是你知道吗?在宋朝以前首都及经济枢纽核心一般都是在长安或洛阳,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这种近1000年格局?明清两代定都北京的目的又有何异同?北京真的是完美的吗?下面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王朝都城的迁移,实际上就是东西方的迁移,这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东西方矛盾”,也即是“中国地缘政治格局的矛盾”。长安和洛阳,这两地似乎就是王朝迁移的标志和证明。

但是,毕竟不是什么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亦如此。这样的情况,在宋代时候,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朝建立以后,宋朝的中央集权开始有意识的加强,开国君主赵匡胤为了避免晚唐时期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方针政策,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著名的就有“杯酒释兵权”。

所以,宋朝的都城就没必要建造在洛阳,而是建造在距离大运河更近的开封府。说到底这个位置的变化主要还是“政治矛盾演化的结果”。

而到了明清两代,中国的重心又发生了转移。

明清两代的都城都是定都于北京,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以中原为主的王朝,而是演化成了一个多元文明体系,此时的中国格局变得更大,更宽广了。

就拿清朝来说,首先清朝是满族,是从山海关一路打下来的,最后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版图,也就是疆土,它们都在扮演着这“体系”中一个个重要的角色。西藏雪域高原出产的藏传佛教,影响力不仅在西藏,而且还用精神控制了蒙古。

那么,清朝又为何要控制蒙古呢?很简单——军事制衡。蒙古草原上的军事力量是大清朝控制中原的支柱,而中原地区呢?就是为国家提供财政资源的“储备仓”,你也可以这样理解,蒙古是清朝的军队,中原是民众,军队作为一种暴力制衡使得中原地区能够稳定,而军队的给养就需要中原地区的民众来完成。而北京就作为一个调配资源的“枢纽”。再者来看,清朝的新疆地区,就是其缓冲地带,这些地区环环相扣,相互制衡,而北京作为都城就是为了调配这些资源,是这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枢纽”。

所以你觉得什么地方更适合作为王朝的都城?当然非北京莫属。

但是如果我们只站在地理格局这一块上来看的话,北京确实不是王朝都城的最佳选择,为何呢?

首先从地理角度来说,北京在长城边上,而长城是中原和北方的分界线,这个地方可不是个太平的地方。在秦汉时期的匈奴,后来的女真等少数民族十分“猖獗”。只要有一天,长城被突破以后,那么北京就会有被包围的危险,所以这样的地方怎能作为国家的都城呢?

其次,在经济层面上,北京也不适合作为王朝的首都,为何呢?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的来源也主要集中在这儿,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交通工具,运输路线就不用说了,除了一条大运河稍微有点用以外,其它的运输途径是非常困难和不划算的。所以漕运成为明清两代的重要“血脉”,于是明清两代的皇帝还为此弄了个“漕运总督”的封疆大吏官衔,无非也就是保护这条国家的“大动脉”。

但即便如此,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直接将首都定在南方不就更好了吗?定都南京也比在北京要好得多啊!

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历史地理上的小格局,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大格局来看。国家的首都建造地区并不是所谓地图上的几何位置的中心,而是这个国家的资源、人口、利益版图的重心。中国王朝的都城亦是如此。

“英国有庞大的海外利益,所以伦敦就处在国家版图的边缘,因为伦敦是出海口。而法国是一个大陆国家,那巴黎就不在出海口。而且法国北部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巴黎就在中线靠北的地方。”而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古今中国的“命脉”之所在。

同时,在明清时,靠近苏蒙,当时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北京震动。明朝可以加强边境防御措施,有效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游牧民族。元清定都北京易于控制全国,又不远离家乡,以及与外国交往更加便利。历史上北京曾多次成为王朝或政权的都城,有一定的基础.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于南粮北运,解决了都城的粮食供应问题。北京位于我国中温带,一年气候变化不算太大,也适合人民居住生活。

北京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和统治者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地理因素在这些因素面前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按照上文我们提到的大的历史格局来看,中国明清两代以及现在的首都建造在北京还是很有道理的!

4. 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有什么区别?

导语: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分别发生在明朝和唐朝,他们的造反有个共同点,就是发动政变,推翻政权,自己做皇帝,而且都是被逼迫起义造反。区别在于:一个是皇权相争,削藩所致;一个是偖位相夺,生死相逼;其历史意义各有千秋。为什么这么说呢?漫步在竹林,为你深入解读:

一、李建成、李元吉步步紧逼,李世民性命堪忧。(1.)李建成、李元吉,为什么谋害李世民?以及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情。

大业十三年六月五日,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十四日在太原成立将军府,封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领军,次子为李世民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领军,四子李元吉为太原郡守,稳定后方,李家父子,踏上了建立千古伟业的历史征程。

李家军刀枪箭簇,一路势于破竹,攻临汾,占龙门,渡黄河,于十二月攻占长安。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杨文在江都被宇文化等人设计杀害,隋朝明存实亡,唐高祖李渊在长安太极殿登基称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随后,李唐又亲历了七年之久的统一大战,李唐政权最终基本统一了中国,再现了一个大帝国的风云盛世。

时势造英雄,在这个过程中,李家兄弟团结对外,共同夺天下,各自建功,三人相比,李世民战功赫赫,脱颖而出。

我们来看看李世民的战功:

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率先占领西河地区,打开局面;在统一大战中,是李世民平定陇右的薛举、薛仁果父子;武德三年平定刘武周和宋金刚,夺取并州;武德四年,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对唐朝威胁极大的势力,尽取山东地区;后征讨刘和闼等部;这些战争李世民展现了他惊人的军事智慧,取得了赫赫战功,培植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军中威望极高!

李世民广交仁人志士,如,谋士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他开设文学馆,号称秦王府十八学士,暗中将有才之人收为己用,如杜如晦、虞世南等人。每占领一城,即″分散钱帛,以树私惠″。

经过多年经营,李世民终于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势力集团,这个集团,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壤和尉迟敬德为核心,包括丁志字、孔颖达等文臣,以及侯召集、秦叔宝、郑知节等武将在内的大批人才,秦王集团逐渐成为了天下瞩目的核心。

一时间,秦王李世民威名传天下,世人大有知秦王而不知皇上、太子之势,其雄才伟略,已彰显帝王风范。

而反观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他们的军功和威望则相形见绌。

李建成是嫡长子,根据中国古代皇家"立嫡立长″的继承原则,李建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所以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就立为太子,成为储君。

在旧唐书中,太子李建成是个性情残忍的庸才,和他同属一派的齐王也是个凶狂之徒。《资治通鉴》也记载:″太子建成性宽简,喜好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虽然这些记载,都是由胜利者书写,但不论是否真实,从统一大战中身为太子的李建成长期留守京城,李元吉太原弃城而逃的败绩来看,他们二人军功和势力远不及秦王李世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时的秦王李世民已经功高盖主了,况太子乎?。

这样,太子李建成就感受到了强烈的威胁,他必须要反击!

首先,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盟,共同对抗李世民。李元吉权衡利弊,觉得太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更大,加之李世民为人较为严厉,李元吉恐日后追究他的太原弃城而逃的事件,于是便加入了东宫阵营。

武德五年,李建成为了建立军功,与李世民抗衡,请求征讨刘黑闼残部。出征后,大获全胜,李建成的亲民政策在西北地区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很多人才都归纳他的门下,当时的幽州总管罗艺就在其中。罗艺是隋朝末年的名将,他私自调幽州300骑兵,进京保卫东宫,李建成另外向全国招募了2000多人,驻守长林门,号称″长林兵″,以保卫东宫为己任,这些都是为了加害和防范秦王府作的部署。

随着秦王集团和太子集团日渐成熟,夺位大战拉开了帷幕。

资治通鉴记载:

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初,齐王李元吉劝说太子李建成除去秦王李世民,他说,我自当替哥哥亲手将他杀掉。李世民跟随高祖帝前往李元吉府第,李元吉伏护军宇文宝在寝室里面,准备刺杀李世民,李建成身性颇为宽厚仁爱,连忙制止了他。元吉恼怒地说,我这是为哥哥想罢了,对我有什么好处?

以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子集团已经开始准备刺杀秦王了,文中所说太子李建成仁爱,制止了李元吉,这是掩词,只不过是不敢当帝上之面杀戮而已。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父子四人相约到长安以南的郊外狩猎,李建成有一匹高大健硕的烈马,狩猎时,李建成故意对李世民说:″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弟善骑,弟试乘。″李世民本来就是热爱武艺之人,对良马甚爱,他丝毫没有犹豫,就骑上去了。在追逐野兽时,这匹烈马时不时发狂,总是要把李世民摔下马背,但最终被李世民驯服。事后李世民说:″他们想用马来取我性命,一匹马又能奈我何呢?″

此语传至李建成耳中,李建成利用自己在后宫关系,让后妃们向高祖进言,称李世民口出狂言,说自己是天下之主。唐高祖闻后大怒,严厉斥责李世民,说他居心叵测,想谋取皇位,李世民百口难辨,横遭斥责。

武德七年六月,唐高祖带领皇子前往仁智宫避暑,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则奉命留守长安。李建成认为机会来了,因为李世民离开长安就是单枪匹马一人,临行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要他与当时庆洲都督扬文干联合,在仁智宫夺取李世民的性命。

随后,李建成派手下的郎将桥公山和尔朱焕去庆州给杨文干送盔甲和兵器,但这二人在去庆州的途中出卖李建成,他们向当地官员告发了此事,庆州地方官将他们带至仁智宫,告之皇上,唐高祖大怒,马上传唤李建成,李建成知事已败露,只好去面对父亲的责难,他努力自辨,″奋身自掷,几至于绝",唐高祖下令把他软禁起来,传扬文干前来对质,谁知杨文干在庆州真的起兵了,处在在危险之中的唐高祖招来李世民并许诺:

″还,立汝与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他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但是平定叛乱后,高祖还是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还将李建成放了出来。

随着时间的发展,太子集团愈发加快了谋害李世民的步伐,斗争也渐渐的激烈起来。

太子集团针对秦王的打压是全方位的,对秦王集团的核心人物采取排挤和拉拢的手段。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大将,对秦王可谓是忠心耿耿,为了收买尉迟敬德,李建成暗中派人送了一车金银给他,但没想到这个武将根本没将钱财放在眼里,不仅拒绝了,还将此事上报给李世民。李世民闻后说道:″公心如山岳,虽积金如斗,知公不移,相遗但受,何所嫌也!且得以知其阴计,岂非良策!不然,祸将及公。″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知道你的心,像山岳那样坚实可靠,即使他赠送给你的金子堆积得顶住了北斗星,你的心还是不会动摇的。他赠送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这有什么值得猜疑呢?况且这样做能够了解他的阴谋,难道不是一个好的计策吗?否则,祸事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

不久。李元吉指使勇士在夜间行刺尉迟敬德。

为此,尉迟敬德将门户敞开,自己安然躺着不动,刺客屡次来到院中,终究不敢进屋。刺杀不成,李元吉又向高祖诬陷尉迟敬德,把他关进牢中,准备杀掉,由于李世民再三请求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一时间,秦王集团谋臣、武将如程知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纷纷被诬陷,遭至外放、斥逐,对李世民本人的迫害也在加紧进行。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九年,丙戍626年,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译文:李建成在夜间叫来李世民,与他饮酒,用经过鸩羽浸泡的毒酒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脏疼痛,吐了几升血,淮南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

适逢空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南,进入边塞,包围乌城,李建成便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军北征突厥,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李元吉率右卫大将李艺,天化将军张瑾等人前去援救乌城,李元吉请求让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叔宝等秦王府的武将一同前往,并挑选秦王军中精锐将士来增强他的军队,并密谋在昆明池将前来践行的秦王杀害,将他的武将活埋。

幸好此计谋,被探子密报给了李世民。

等等这些,太子集团对秦王集团,从外部到内部,以及对秦王本人的迫害,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可谓是苦苦相逼,欲致人以死地而后快!

(2) 李世民的反扑

面对又一次即将对李世民的谋害,众将士一致请求起事造反,李世民叹息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很清楚自己已危在旦夕,但我想等他们起事后,我再以仁义之师来讨伐他们,不知这样是否可以。″手下人见他如此犹豫,心底都暗中着急。

首先是尉迟敬德站了出来,他对李世民道:″事已至此,大王若还是犹豫不决,臣转身回到草莽之中,不想留在大王身边等死。″

长孙无忌等文臣武将纷纷表态,催促秦王予以反击。秦王还想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被张公瑾制止,在众人的劝说下,在形势的逼迫下,本想后发而动的秦王,只好先发制人了。

就在万事俱备的时候,一件小事,历史差点改写。古代帝王们十分注重天象,他们自称天子,上天的旨意便是他们奉行的准则,所以历朝历代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帮助皇帝观察天象,以此探查老天的暗示。

这天,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三日,唐高祖召见李世民,斥责李世民想谋权篡位,欲加处置,李世民一边表白,自荐军功,一边举报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唐高祖闻后大怒,决定次日将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召入宫中对质,彻查此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高祖召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入宫,在李建成、李元吉入宫前,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张公瑾、公孙武达、刘师立、杜君绰等将士,早早的埋伏在玄武门,等待着他们二人的到来。

当天毫无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往常一样,骑着马从玄武门入宫,当一行人走至临湖殿的时候,觉得情况异常,立即准备退回东宫,但为时已晚,李世民纵马而出,追了上来,眼见李世民追来,骑着马的李元吉回过头来张弓就射,几次没有射中,相比之下,沉着冷静的李世民,一箭将李建成射下马来,这时秦王府的伏兵尽出,李元吉寡不敌众,也在乱箭中摔下马来。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意外,李建成当场毙命后,玄武门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李世民的坐骑也受到了惊吓,可能李世民在一箭射杀了自己的亲兄弟后,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所以身经百战,弓马娴熟的他没有控制好胯下的骏马,这匹受惊的马带着李世民跑进了树丛,随后一人一马,都被困住,不得脱身,李元吉见回转的机会来了,便准备用弓弦勒死李也民,就在这生死一线的关键时刻,尉迟敬德赶了过来,一箭将李元吉射死,解救了李世民,然后又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砍了下来。这一年,李建成38岁,李元吉只有24岁。

闻得太子在玄武门被杀,东宫的两千将士在薛万彻和冯立的带领下,赶到了玄武门反击,经过一阵搏杀无果,后来看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首级,无奈大势已去,纷纷散去。

就在玄武门发生惨案之时,完全不知情的唐高祖还在宫中与宰相们泛舟,准备稍后审理太子等人淫乱后宫之事,但是,当他看见身穿铠甲、手持长矛前来的尉迟敬德时,大吃一惊!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尉迟敬德禀报道:″太子和齐王作乱犯上,秦王已举兵诛之,现在特地派臣前来保护殿下的安全。″

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唐高祖是李世民最顾忌的人,他派尉迟敬德这样的武将前来,表面上说是为了保护唐高祖的安全,其实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逼宫篡位。

惊慌无奈的唐高祖便问旁边的大臣裴寂和陈叔达等人,道:朕不曾想发生今天的事,现在该如何是好?″陈叔达和萧踽都说:″建成和元吉二人本是无义之人,又无功于天下,他们嫉妒秦王的功德,共为奸谋,如今秦王已经将他们除去,更是令天下归心。殿下如果立他为太子,将国事交予他就无事了。″

见已成事实,朝中大臣已倒向李世民,唐高祖自知无力挽回,只好表示同意,曰:″善,此吾之夙心也。″

三天之后,李世民因"救社稷有功″被立为皇太子,唐高祖还颁布一道诏令,内容是:自今后军机、兵仗、凡厥庶政,事无大小,悉委太子断决,然后奏闻。

实际上李世民已经掌握了国家大权。

不久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女们全部被诛杀。两个月后唐高祖下诏禅位,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成为大唐王朝第二任君主,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3)、秦王集团与太子集团夺位之战之比较

回顾争夺过程,我们看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设计打击李世民,皆不成体系,相互孤立,缺失致命一击。反观李世民,出手就是″玄武门事变″,计划周详,部署得当,将士英勇,直接奔″索命″而去!李世民以一种军事家的眼光,政治家的气魄,对全局进行把握与控制,将夺权之事当作打仗,焉能不胜!

二、玄武门事变的特点

(1)、短平快的宫廷政变

玄武门事变,玄武门这个位置选得好,它是上朝必经之门,且在宫中,李建成万万没想到宫中设有埋伏,所以没有几个回合,李建成、李元吉就身首异处,命归西天,接着,连高祖皇帝都被钳制,等到太子兵赶到,无奈大势已去,虽有战斗,终而散去。整个事变平稳快捷,非常成功。不像朱棣靖难之役,打了几年,来来回回折腾。

(2),盲目自信麻痹大意的李建成枉丢性命

其实老天还是给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后一个逃生的机会,但是因为李建成疏勿大意,最终没能抓住这一线生机。因为就在李世民等人在玄武门积极准备的时候,后宫的妃子张婕妤就察觉到了异常,并派人告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说秦王府有异动,要他们多加防范。对此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态度截然不同,李元吉非常重视,认为应该托病不要上朝,静观其变,并让东宫军队做好准备,以防不测,但是李建成认为:″皇宫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建成之所以这么认为,因为京师本来就是他的久居之地,皇宫守将都是他的亲信,殊不知自己的人,早就被秦王策反了,所以他连着李元吉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3)、差距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

太子集团与秦王集团的差距非常大,虽然三兄弟都是从小就跟随父皇南征北战,但文韬武略、军功战绩、运筹帷幄等各方面,李建成、李元吉和秦王李世民无法比较,从上面所讲的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中就可以分辨。

再例如武德四年,李世民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这两大势力后,高祖封他为天策上将,天策上将是前所未有过的官职,就是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了,没有什么可以封了,才专门设了这个官职。李世民门下的文臣武将更是人才济济,且忠心不二。反观李建成,空有太子之名,李元吉更是与太子表面结盟,实在是利用太子打倒李世民,然后他再灭太子夺偖位,李元吉结盟之利还没有成功,就开始心怀诡计,这样的结盟,又有什么力量?

李建成谋略差之甚远:

第一次李元吉在府中要杀李世民,李建成一时心软,恐高祖在场,没有杀成!

第二次李建成邀李世民到家中饮酒,鸩酒竟然未将秦王毒死。

第三次,联合杨文干谋害李世民,但是被自己送武器的人告发。

第四次,计划在大军送行时,谋害李世民,也是被手下人密报。堂堂东宫连生死相托的心腹之人都没有,可见太子李建成确实是个庸才。

再说李元吉派勇士去刺杀尉迟敬德,看见房门洞开,尉迟敬德躺在床上,到了院中而不敢进屋,这是什么勇士?!

而秦王手下尉迟敬德,李建成送他一车金银,他都不要,誓死效忠秦王,其他文臣武将也都是这样,不受拉拢,不怕打压。等等这些,说明秦王李世民威望极高,深得人心。这就是差距,差距决定太子集团最终灭亡。

三、玄武门事变带来了贞观之治

(1),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制定了尊祖崇道的国策,并加以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百姓生息修养,以身作则,虽犯有气疾,仍居潮湿的旧宫殿,他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采取以农为本,励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到贞观八年,牛马遍野,百姓生活有所好转。

(2),唐太宗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他常教育部下,警诫自己,发展农业,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皇权国本得以稳固。

(3),唐太宗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西域管辖,外交上广交亚洲各国友好往来,军事上平定四夷,团结少数民族,贞观年间,唐代的版图空前辽阔,超过了汉献帝在位的时期。

这就是玄武门事变的特殊意义。

下面我们进入明朝,看看朱棣的造反经过。

四 、 削藩之势,逼迫朱棣不得不反。

(1) 削藩是造反的起因

自古以来,想当皇帝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真刀真枪干出来,要么就是幸运地成为上一任皇帝心目中的继承人。

朱允炆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

洪武25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因病而逝,一时间,举国震惊。朱标的死对他父亲朱元璋而言,那是揪心的痛,他不能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他把对朱标的爱,转到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当即决定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大明朝的下一任接班人。

为了朱允炆以后的皇位稳固,朱元璋利用各种理由,杀了一批文臣武将,例如:李善长和蓝玉等人。他还封他的儿子们为各地藩王,替朱允炆守卫江山,朱元璋认为,这样朱允炆就可以坐拥天下,皇权得以延续。

然而,朱允炆皇位能坐稳吗?

朱允炆登基后,面对过去的藩王,那些他的叔叔们,那是″鱼梗在喉,芒刺在背,忧心不已。″如果让这些藩王肆意妄大,谈何中央集权?朱允炆从小耳濡目染朱元璋杀功臣杀贪官,他自己现在已经当了皇帝,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爷爷朱元璋的血,他乐观的认为,削藩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他也可以像他爷爷一样,轻易就能够把那些藩王全部搞下来。所以,登基不久,在一邦庸才的鼓动下,朱允炆迅速开始了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允炆将手伸向了周王朱橚,将他贬为庶人,流放云南,然后,又雷厉风行的削去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博以及岷王朱楩的爵位,将这些叔叔统统贬为平民,再无半点权利可言。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下一个是谁?燕王朱棣坐不住了。

朱棣何许人也?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出生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4月,出生时,朱元璋正与陈友良激战。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北平。

生在战争中,长在边关的朱棣,也是通过战争锤炼出来的,是个严肃直接的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下令,命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枫分率部队出征漠北,目标为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尔不花。

漠北的三月和中原完全是两个季节,漠北此时满天大雪,第一次率军远征的朱棣,处在两难境地,进退不得,许多将领提出停止前进,但是,坚毅刚强的朱棣,坚决前行,暴风雪中明军将乃尔不花的营地包围,然后派观童前去劝降乃尔不花,面对突如其来的明军,好似天兵天将,乃尔不花只好投降。

从以上战例说明,朱棣是个有勇有谋意志坚定的人!是个被沙漠狂风打磨出来的将王!

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在太子朱标病逝后,也曾幻想过登太子位,后无奈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只好作罢。现在朱允炆大肆削藩,这把火马上就要烧到他了,他不能不防,何况朱棣也有征服天下的雄心,他对皇位也是趋之若鹜。

在削藩的形势逼迫下,朱棣的燕王集团,决定起兵造反。

首先,朱棣没有盲目行动,因为他明白,和朝廷比起来自己没有丝毫意义上的优势,军事力量也都不值得一提,为了造反,他必须扩充军队,提高武装。

谋士姚文孝献策,将流民、散兵游勇全部招进来,这样一来,朱棣的军队就充盈起来了。

光有人不行,要有兵器,为了掩人耳目,姚文孝把朱棣王府后院,变成了练兵场,又挖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用来锻造兵器,用几十口大缸隔音,在上面还办起了养鸡场,家禽的叫声,覆盖了打铁和操练的声音,没多久,朱棣就拥有了一支有力量的军队,且兵丁彪悍,装备精良。

至此,削藩带来的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2),历尽艰辛的″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7月,朱棣杀了前来逮捕他的中央使者张昺、谢贵和葛诚等人,他的燕王府,也冲出了一只彪凶悍比的军队,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眨眼间就占领了北平的九道城门。

朱棣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明史)宣布起兵。

很快,居庸关被攻破,怀来被攻陷,大将宋忠被杀,燕军首战告捷,气势大增,不到20天,就聚集了几万人。朱允炆万万料想不到朱棣的速度如此之快,万分惊恐,他调三十万大军给老将耿炳文,耿炳文是朱元璋的同乡,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完全有实力,有能力打败朱棣,但是朱允炆再三提醒耿炳文,不能伤害他的叔叔朱棣,因为他不想背上杀害叔叔的恶名,这样耿炳文就不敢放手去打。

耿炳文率领大军驻扎真定,分军三路,成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等着朱棣来攻。

燕王朱棣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继而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于滹沱河北岸大败耿炳文的军队,一时间血流如橹,尸积如山,耿炳文带领残兵败将,躲入真定城。

建文帝闻听耿炳文兵败,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领兵五十万,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

他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保荐他的是谋臣王子澄,王子澄保荐他,是为了自己升官,可是,国家遭了殃,朱棣高兴,也说明皇帝朱允炆无能昏庸。

算起来,为了清剿叛军,中央已派出80万大军,燕军兵力尽管勇猛,但是人数太少,随后朱棣命长子朱高炽坚守北平城,自己只身前往大宁拜见宁王。通过智取,在宁王那里收编了宁王最精锐的朵颜三卫部,朵颜三卫部是一只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朱棣如虎添翼。

九月,李景隆至德州,进抵河涧驻扎,为了诱敌深入,朱棣决计姚文孝协助长子朱高炽继续留守北平,自己率大军去援助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果然,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兵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然而,李景隆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进攻,皆告失败。

后,南军(中央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是愚蠢的李景隆贪功,竞下令停止进攻,要等他到来再进攻,这样,就错失了良机,燕军得以喘息,他们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

朱棣解救永平后,又率师攻占大宁,合并了宁王部属和朵颜三卫的军队,回师北平郊外,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龙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燕军大胜。

五十万大军竟然打不过叛军,李景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制止瞿能攻破北平城的命令,以及一打就逃的沮丧心理,这样的人怎能为帅?可是昏康的建文帝,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4月还是派郭英、吴杰两老将协助李景隆,再次领兵六十万进攻燕军。

朱棣命张玉、朱能、陈亨、丘福率军十万迎战南军于白沟河,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李景隆军中有员大将叫平安,此人原来属于朱棣的部下,深知朱棣的用兵之道,平安在白河沟战斗中,利用诈败诱燕军追击,燕军招致″火雷阵",死伤无数。

第二天,还是这个平安协助李景隆,将朱棣围困,中央大军如潮水般涌来,朱棣无计可施,无力可逃,遂登高处,扬起鞭子,假装调动军队,这样,李景隆被迷惑了,他坚信朱棣在调动军队,于是就出现了很滑稽的一幕:李景隆疑有埋伏,命令全体撤军,燕军得以喘息。

战斗刚刚停息,瞿能又开始进攻燕军,这时,

″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趁风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明史)

天助燕王,南军兵败如山倒,退至德州,燕军追击,李景隆逃到济南,燕军在济南打败南军十余万人,济南在都督盛庸和山东布政使铁铉的死守下才得以保住,朱棣围攻三个月未攻下,恐粮道被断,遂回撤北平。

建文二年十月,替换李景隆的平燕将军盛庸,率军北伐,十月至沧州,被燕军打败,十二月,燕军进至山东济宁一带,被南军大败,朱棣自己也被包围,借朱能援军才得以突围。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二月,朱棣率军出击,先后屡战屡胜,但南军兵多势盛,攻不胜攻,这时,南京宫里太监密报,南京城空虚,朱棣便放弃攻城,绕过山东,直趋金陵。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军突破淮河防线,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要地,准备强渡长江,这时朱棣之子朱高煦引番骑赶到,燕军军势大振。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遭到拒绝。六月初三,燕军至瓜州渡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直趋南京,十三日进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朱棣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建文帝下落不明,在群臣的拥戴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历史三年多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3),关于这场战争的总结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多,燕王朱棣起兵时与朝廷的军事势力根本无法相比,建文帝朱允炆依靠全国的力量,完全是有可能平定燕军,只可惜他是个庸才,登基之初,国本未稳,急于削藩,对形式估计严重不足,且无后续手段,逼迫朱棣造反。平判即是一场战争,打胜了,他几代无忧!无奈,他自己昏庸,身边尽是王子澄这样的庸臣谋士!早在建文元年,有两次机会可以致朱棣死地或者是遏制他;一次就是新帝即位,藩王入京觐见:

朱棣,″行皇道入,登陛不拜。″(明史纪事本末)

朱棣的不敬已经流于形,大臣户部侍卓敬上密折说道:″燕王是所有王爷中最像先帝的,如果现在不趁机解决,恐怕后患无穷。″朱允炆居然说:″燕王骨肉之亲,何得及此。″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白白的放走了。

第二次,几个月后,适逢朱元璋忌日,按例王爷应该赴京前去祭拜,朱棣惧怕,派三个儿子前去,齐秦立即建议将三人扣为人质,王子澄表示了强烈反对,他的理由是:″不能让燕王有所防备,还是应该让他们回去。"就是这个王子澄一边鼓动朱允炆削藩,一边尽出馊主意,君臣都昏庸。

在任命军队统帅上,朱允炆先用只会守势的老将耿炳文,然后一再用纨绔子弟李景隆,致使战争初期,八十万中央军遭到失败,燕军逐步壮大。

还是朱允炆的腐懦,他对每个将帅一再叮嘱:″切勿伤害朱棣性命″。

这是沽名钓誉,人家都造反了,你不杀他,他现在要杀你,你还下这样的圣旨?由于有了这道圣旨,导致将土畏首畏脚,有几次都可以致朱棣死地,均未下手,导致朱棣一人一骑入南军侦探,如入无人之地,真是滑天下大稽!

也正如此,朱棣在战争进行了两年半的时候,绕开山东,直奔南京。这原本是兵家大忌,如果遇到京城固守,各地将领勤王,朱棣孤军对峙,必遭灭亡。但是,说到底,这是″靖难之役″,是皇家内部事务,又有建文帝“不伤朱棣性命″的圣旨,大多将领都不愿前来勤王,万一伤了朱棣性命,得不偿失。

最后造成了燕王朱棣有恃无恐,直逼金陵!

"靖难之役″这场战争,南军(中央军)之所以失败,归根到底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昏庸造成的。

五,靖难之役的历史影响

″靖难之役″的胜利,迎来朱棣走上历史舞台。从振兴大明朝的角度分析,朱棣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在大明历史上,凡是影响后世的历史伟绩,几乎都出自朱棣之手,《永乐大典》的编撰就是杰出代表。《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一部大型类书,凡是被收录进《永乐大典》的著作,都没有遭到一字的删改,到现在,《永乐大典》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另外,迁都北平、五征蒙古、平定安南、郑和下西洋、疏通大运河等等这些,使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族团结各方面得到提高。

六、朱棣的造反与李世民的造反之比

(1)、造反的起因比较

朱棣当时面临的是削藩,亲王变庶民,还可能被流放,他为此奋斗的荣华富贵,既将付诸东流。

李世民不同,李世民面临的是性命之忧,一次又一次,秦王集团文臣武将都遭到了太子集团的打击,秦王本人几次差点丧命。

(2),造反的过程比较

朱棣的″靖难之役″打了三年多,其中艰难,上面已有所表,可谓是困难重重,尸骨如山,战争很残酷,很不容易!

李世民的玄武之变,发生在宫内,时间一天,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太子集团群龙无首,李世民随后逼宫高祖,迅速地就登上了皇位,整个政变短平快!

(3)、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其历史意义各有千秋。

朱棣的政绩作为影响了后世。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百姓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得以休养生息,经济上、国力上有了提高,为唐朝″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都是逼出来的,虽然过程不同,但是,都成功了,都有所作为。

本文系原创

参考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明史》、《唐史》。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漫步在竹林 2020年3月3日于岳阳君山

谢谢关注

5. 北京名字的由来?

1、北京名字的由来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

2、北京名字由来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1369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

3、1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篡政后,迁都北平后改的,意与南京相对之意21368年8月,明大将徐达率大军攻占了元大都虽然元顺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许多军队仍滞留在大都周围,时时威协着大都,元将领也速就曾兵临通州朱元璋。

4、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修建新城,名大都从此北京成为全国性都城元代北京城规模宏伟,为解决城市用水,特别是引水济漕之需,郭守敬主持兴修白浮堰,将昌平白浮泉水及西山其他大小流泉引入大都城内接水潭。

5、据尚书记载,大禹分天下九州,其中并没有幽州之名,但是在周礼中却记载,ldquo东北曰幽州rdquo相对中原来说,幽州范围大致就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及辽宁一带幽州地理位置优越,古人云ldquo幽州之。

6、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在后来的年代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

7、北京名称是由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北京由于经历了很多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1。

8、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是“蓟”,从先秦时代的北方重镇,到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再到明清的北京城,这座城市经历了数千年复杂而漫长的演化历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9、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

10、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

11、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

12、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

13、北京名称变化过程燕蓟涿郡幽州北平北京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

14、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

15、燕京称呼的来历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

6. 中国的心脏首都北京是如何衍变而来的?

感谢邀请。

北京,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曾经用过大都、幽州、顺天府、北平、燕京这些名字。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名为“北京”(相对于南京而言,明朝朱棣之后有两个首都,两套班子,南京叫留都),北京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北京成为帝都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蓟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城市,也是北京能追索到最早名称叫蓟,之后燕国打败蓟国,迁都于此,称为燕都或燕京。安史之乱时安禄山也称帝于此,国号大燕。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

明朝为何在此建都呢?原因有二,其一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黄袍加身,但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为了消除影响另外建都,南京作为名正言顺的都城也没有取消,二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在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不是所有的朝代都像汉唐时期,能把游牧民族打熄火,从秦始皇建长城就看得出来,中国的威胁都是来自北方,明成祖时提出了“天子守国门”的观点,为了让中原大地安稳下来,在北京建都,此后的清朝也建都于此。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又迁都北京,起初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仍称顺天府。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北洋政府。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民国十九年六月,设北平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是不具首都的地位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率领守护北平的25万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改旗易帜,中国共产党和平顺利的解放了北平。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宣告成立。北京名称彻底固定,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7. 唐代的首都称为京城吗?

北京古称先后有: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3、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64)
什么奶粉适合新生儿(婴儿配方奶金领冠好还
上一篇 2024年03月28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3月28日

相关推荐

  • 卡翰(男孩帅气有涵养的名字)

    浩诚(浩然大气,诚者自成;具盛大纯一,浩瀚高远的境界)子铭(兼济天下,功铭显赫;铭,记载而刻写记录功勋的文词)玹霖(玹,象征高洁,指举止风度翩翩的高洁之士;体现出生机和希望,含有滋润大地之义)冠博(厚积薄发,才识广博;冠首之能,学识广博,“通...

    2023年11月12日
  • love is love(loveislong是什么品牌)

    LOVEISLONG25类-服装鞋帽商标是申请人杭州长久丝绸服饰有限公司在2020-12-16申请的商标;...

    2023年11月15日
  • led显示屏软件(Proteus与protel的区别是什么)

    Proteus的主要领域是电子仿真方面的,而且主要面向对象是在校学生、教育行业从业者、业余电子爱好者。...

    2023年11月26日
  • 奔跑在田野上心情好与不好(奔跑在田野上心情不好造句)

    心情不好:我气冲冲的迈开步子奔跑在田野上中,所有委屈的情绪一瞬间涌上了胸口,眼泪从眼角也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2023年11月30日
  • 关于爱情那点事(好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爱情的样子是清风吹拂过脸庞那一刻的清新,是水那样的柔软!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这辈子遇到什么样的人,能抓住什么样的人的心需要我们去努力争取!男孩也好,女生也罢,都应该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主动出击往往比被动接受来的更幸福!爱...

    2023年11月30日
  • r95(沃得95轮式挖机参数)

    本田CB650R的压缩比是11.4:1,使用标号在95号以上的汽油为宜,如果长期使用过低标号的汽油,会对发动机造成伤害,而且发动机震动会比较大。...

    2023年11月30日
  • 盈通显卡怎么样(盈通显卡是杂牌吗)

    盈通本身就是做显卡出身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不算是杂牌吧。但它也不算是一线大厂品牌。只能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生产显卡和板卡的厂家吧。价格差不多的也能用得住。你可以把你对应的显卡的型号在网上搜一搜,看看其他的评测再决定买不买。...

    2023年12月01日
  • 29(二十九周的胎儿有多大)

    孕妇在怀小孩子29个星期左右,胎儿一般是在1-2公斤左右的体重范围,具体的胎儿大小,每一个孕妇怀小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个与胎儿的生长发育程度,孕妇身体的体质,营养状况这些都是有可能影响胎儿的具体体重,胎儿在孕晚期的生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在生...

    2023年12月04日
  • 足音(容谷足音的意思)

    容谷足音是指在沉思静听之时,心灵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心深处的反映和回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外界的喧嚣所困扰,容易忽略自己内心的声音。因此,容谷足音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静心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2024年01月18日
  • 盘点西藏的特产,不知情的千万别乱买

    牦牛肉西藏的牦牛肉当然是最出名的,牦牛肉制作成的生肉酱那是小编吃过最难以忘怀的美食之一。藏族有句谚语: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而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的身影。到西藏,如果没吃过西藏的牦牛肉,就不要说你来过西藏。牦牛一直以来被称为高原之舟,高原牦牛...

    2024年03月12日
返回顶部